星期四, 12月 21, 2006

星期日, 12月 17, 2006

10套超好用MAC軟體限時特賣$49


MacHeist » Bundle

從這篇介紹開始,只剩1天又13個小時。

總價$356.74的得獎軟體,用$49售出。這些軟體都是獨立軟體開發者的得獎傑作。

我個人非常喜歡裡面的幾個軟體:

1. Delicious Library: 竟然可以用MacBook的iSight當作barcode scaner把家裡的CD, DVD, 英文書籍, 遊戲都掃描進資料庫,這樣就成為自己的圖書館收藏的。

2. FotoMagico:要在Mac上show出專業的Slideshow,就這一套!

其他八套我還沒試過。請自行下載試用。

所得的25%這些作者將捐給慈善團體。

星期一, 12月 04, 2006

星期四, 11月 16, 2006

隨身影音播放器大戰 - Zune, Zen or still iPod

Microsoft的影音播放器Zune以及網路下載服務Zune Marketplace即將於美國時間11月14日推出,試圖挑戰Apple iPod的市場地位。

從Zune 與iPod的硬體規格比較,Zune的規格與功能確勝過iPod,但銷售量與硬體規格的差異真的會成正相關嗎?由Apple iPod所創造出來的影音播放器市場,早已超越了硬體規格的戰爭,而走向全產品(total product)的競爭,從Apple創造出的這個市場中,競爭早已提升到隨身影音娛樂這個領域,甚至是強調風格(lifestyle)的流行時尚領域,而不是單單在播放器硬體這個領域。Zune是否能夠搶走可觀的市場佔有率,還要看他所提供的Zune Marketplace是否可以與Apple iTunes線上影音下載服務媲美,另外也要觀察微軟這家公司到底有沒有娛樂業的基因在企業裡面,可以一舉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。

我個人從Zune現有的各種上市動作與消息來觀察,Zune應該很難撼動iPod的市場地位。從硬體比較上,Zune有著大一點點的螢幕(可90度翻轉畫面),支援WiFi分享,並可接收FM Radio,有微軟自己的音樂保護格式(DRM)等等。這些不但無法打擊iPod,可能還會阻礙Zune的流行。我的理由如下:

1. Zune Marketplace的音樂格式與保護會趕走潛在消費者或iPod轉換者
Zune使用新的著作權保護格式(DRM),並且不支援iTunes下載的歌曲。當然這種站在唱片廠商利益與過度保護的措施,是不會受到消費者歡迎的。

2. WiFi的分享影音的效益不大
Zune 的WiFi面對滿街的iPod,要找誰分享音樂?加上Microsoft重重限制的音樂保護措施與限制,WiFi似乎是個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功能。再者,音樂清單某一程度上顯露了一個人的個人風格與品味,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讓旁人洞悉自己喜歡音樂的風格與品味。除非有一天人們真的會喜歡坐在shopping mall裡搜尋別人的Zune裡面的音樂清單。

3. 個人播放器越來越輕薄短小,Microsoft卻反其道而行
大一號的螢幕固然更適合觀看影片,但對大部分人拿播放器聆聽音樂的需求卻影響不大。消費者買到的是一個笨重又缺乏設計美感的機器,似乎要擊敗iPod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
Zune讓我想起那個也想要在影音播放器市場分一杯羹,卻被iPod打的潰不成軍的Zen,明天Zune就要上市,讓我們看看Microsoft是否可以挾其作業系統的優勢,置入Zune Marketplace在每套作業系統上,好殺出一條血路。


powered by performancing firefox

星期一, 9月 25, 2006

我的Macbook鍵盤與滑鼠(touchpad)的大問題

今天要報告我的Macbook(黑色, 2GHz)的大問題:滑鼠(touchpad)與鍵盤

話說七月底在台灣高高興興買了一台黑色的Macbook後,開始對這批產品的品質就打上大大的問號。

首先,買回來不到兩個星期的Macbook,根本都還沒用過多少次,按鍵G竟然就莫名其妙的掉下來了,我仔細的看了一下他的鍵盤,發現有幾顆鍵盤好像不是安裝的很整齊。趕緊就拿回去經銷商維修。我的經銷商馬上幫我安排維修,過了十天,我終於拿回我的Macbook,G鍵裝好了,但我總感覺維修中心裝得有點歪歪的,但因為急著要用電腦做事情,就先拿回來用看看。

沒想到,修回來之後,問題更多了。
在我開始用這台Macbook作為處理工作的主要電腦後,惡夢又開始了。

這次是Macbook的touchpad滑鼠。我常需要打很多文件資料,Macbook拿回來沒多久,我就發現他的touchpad大有問題,常常在我打文件時,到處亂跳、亂跑、亂選,我碰都沒碰到touchpad和它的按鈕,它就亂跳到別的地方,自動亂選,甚至delete掉我一整行,甚至一整段文章。

好幾顆按鍵也非常不靈敏,常按不出東西、或是要多敲兩次,才會有反應。像我現在打這篇文章,幾個段落就不知道被它delete很多次。真是快氣炸了!我覺得可能是Apple的維修中心在修我的鍵盤時,把我的touchpad還有其他鍵盤修壞掉了!

我決定不再忍受這個爛Macbook,拿出我舊的IBM筆記型電腦暫時用用,準備今天把Macbook拿回去送修。 依我的判斷,這台Macbook這樣是沒救了,非得重新進場大修不可,所以我會要求台灣蘋果換一台新的Macbook給我。

若是他們不答應,只好用我在美國的辦法,一封e-mail直接寫去給美國蘋果的高層主管們,讓他們了解台灣local office的服務品質與建議。幾年前,我在美國曾經就這樣做過,猜猜看發生什麼事,Steve Jobs的秘書竟然給我電話,要親自跟我說明處理狀況,然後,過不久,東西就快遞送到我家門口。

我可以理解產品量產總免不了會有瑕疵品,一流廠商的做法就是透過售後服務機制,解決客戶的問題,維持客戶的滿意度。希望這次可以獲得台灣蘋果優質的服務。我會繼續報導我初次在台灣維修蘋果的過程與經驗。

星期三, 9月 13, 2006

蘋果電腦9/12發表會答案揭曉 - 客廳產品"iTV"最受矚目!




今天的蘋果電腦發表會,終於將答案揭曉,主要的新玩意兒如下:

1. 新的2G($149), 4G($199), 8G($249) iPod Nano
2. 1G, $79的iPod Shuffle,真的非常小。
3. 功能更強大的iTunes 7,最令人矚目的是免費的唱片封面下載服務,讓使用者感覺更像在買CD。

4. iTunes Music Store提供更高畫質的影片下載,之前iPod Video的畫質解析度很低,只有320x240,接到電視上看,畫質實在很差,現在iTune上的影片解析度全面提升到640x480,採用H.264壓縮,畫質將更接近DVD。

5. iTunes開始要提供電影下載,新片$12.99, 一般片$9.99,640x480 (H.264),還有杜比音效。Disney旗下電影公司的影片會在第一波推出時上架。

6. Apple即將在2007年第一季,推出代碼為"iTV"(正式名稱未定)的機上盒(set-top box),內建無線網路,可播放高畫質影片,提供光纖輸出的音質,HDMI Port+RCA port,大小只有Mac mini的一半大,3D動畫式的操作介面,並可透過網路與家裡的PC及Mac上的iTunes共用,定價美金$299。

星期五, 9月 08, 2006

9/12 Apple記者會將要發表什麼?

蘋果的Steve Jobs又來了。9/12下星期二又有一場蘋果的發表會,如同以往的,蘋果AAPL的股價又已經狂漲了兩天,但這次蘋果葫蘆裡又要賣什麼藥呢?我也來湊一腳,根據這三個月來的種種消息,做個小小的猜測。

1. Apple可能準備在9/12宣佈與一些片商談好合作案,開始在iTunes Music Store提供全長電影片的購買與下載。可以預期的是,Apple將配合電影下載的新商業模式,開始推出新的iPod播放器或是更適合觀賞2小時的電影影片的新產品線。畢竟,要在現在那iPod Video小小的螢幕上看電影,絕對不是個舒服的享受。

2. 9/12這時候還不會推出手機產品(有人稱為iPhone)。那到底有沒有iPhone呢?根據許多私人的小道消息,其實iPhone早已經不是新聞,早在幾個月前,很多工廠裡的人都已經看過Apple iPhone的模樣,據說會讓人愛不釋手,但出貨的時間應該是2006年Q4以後,我預估蘋果能夠穩定的開始量產新設計的手機產品應該要到2007年Q1。所以,9/12應該不會宣佈蘋果手機,應該要到2007年1月8日舊金山Moscone Center的MacWorld,才會由Steve Jobs親自在keynote speech上正式宣佈蘋果手機的推出。


以上是我的猜測,你的猜測又是什麼呢?

Apple買下Sun? 還是Sun買下Apple?

最近流傳在矽谷的有趣討論傳聞是Apple與Sun Microsystems合併的可能性?
這個在過去十年間每隔一陣子就會被一些人提起的M&A話題,在最近一週科技專欄作家John Dvorak於CNBC的專訪以及他在MarketWatch發表的文章再次提起,又引起了大家的興趣。

Apple與Sun Microsystems合併的可能再次被提起,主要起因是因為Google的CEO Eric Schmidt前一陣子加入Apple的董事會。從Eric Schmidt過去與Sun Microsystems的淵源,讓人連想起這兩家公司若有Eric Schmidt在中間協助磨和,合併的困難度將會降低。甚至,許多人也猜測Eric Schmidt現在加入Apple董事會的作用到底是什麼?或許,Apple董事會已經在為Steve Jobs的退休預作準備,Eric Schmidt很有可能是Apple Computer下一個CEO的候選人。

星期六, 4月 08, 2006

Mac如何跨越鴻溝? 一個隨手塗鴉


Mac如何跨越鴻溝,進入主流市場? 這是一個隨手塗鴉。
想法如下 ...

當初iPod推出後,就是透過兼容Mac與Windows的策略,因此一舉跨越鴻溝(chasm)進入主流市場,並刮起一陣龍捲風暴,成為市場的領導產品。

從蘋果公司的角度來想,iPod遇到成長的瓶頸是早晚的事,若是iPod從BCG matrix裡的Star變成了cash cow,但是沒有一個新的Star產品出來取代,那麼,這公司將停止成長。創新需要時機,在近期推不出什麼新東西的時候,Apple就想辦法從各種Apple配件週邊產品找新的商機來延伸iPod的邊際效益,但這種策略上也某一個程度給市場一個警訊,就是iPod的成長可能已經到一個瓶頸了。

Mac電腦面臨的是一個競爭更激烈,強敵早已環伺殺到眼紅的個人電腦市場。Intel-based Mac 加上Boot Camp,似乎是走著iPod的模式,準備一台硬體兼容OS X與Windows兩個不同世界。這的確可能一舉將Mac的成長率提高,但要把市場佔有率提高並成為Apple Computer產品線的明日之星,挑戰非常的大。一台可以跑OS X與Windows,並且設計卓越的電腦,能夠吸引多少消費者的青睞,值得觀察。iPod的Halo Effect會不會發酵,行銷天才CEO Steve Jobs接下來要怎麼讓這效應發酵,也讓人充滿想像空間。

在高科技行銷跨越鴻溝的策略裡,有一個保齡球瓶的說法,就是你要找一個能夠讓你的產品上岸的灘頭堡當作你的進攻目標。我想,蘋果電腦從教育市場著手,透過強大的行銷與產品優勢,先把對價格比較不那麼敏感的教育市場打下半壁江山,可能有比較有機會突圍。

星期四, 4月 06, 2006

麥金塔電腦可以跑Windows了,蘋果正式宣佈推出Boot Camp

今天早上驚天動地的最新消息就是,蘋果電腦公司(Apple Computer)正式宣佈推出Boot Camp軟體,讓Apple Computer稍早推出的Intel CPU麥金塔電腦可以同時使用Mac OS X與Windows兩種作業系統。而Boot Camp也將會被包含在Apple下一代作業系統中。

載入Boot Camp後重新開機按住option鍵,Intel-based Mac就可以讓使用者自由選擇要用Mac OS X還是Windows,這是完全原生的作業系統開機,跟以前使用模擬器完全不一樣。而這也是Apple Computer繼iPod席捲市場以來,最大的商業策略突破。蘋果電腦終於向廣大的Windows族群招手了!Windows我來了,或者是說,Dell, HP, Sony ... 我們(Mac)來了。

這對電腦界的影響有兩方面:第一,原本對Intel-based麥金塔電腦觀望的麥金塔消費者,現在終於可以破除觀望的心裡,買下新的麥金塔電腦,因為這一台機器不但可以跑OS X也可以跑Windows,家裡再也不用買一台Mac,再加上一台PC了。

第二,Apple正式跟其他PC製造商宣戰,對厭煩了醜醜的PC的消費者,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。可能會有PC使用者,受到麥金塔電腦設計的吸引,轉向購買Apple生產的電腦。在消費行為決策上,可能消費者也可以接受多花一點錢買一台麥金塔,既可以把日常的工作交給Mac上的Windows,又可以把更高階的應用交給Mac上的OS X,買其他PC沒辦法跑OS X,但買Mac可以跑Windows,也可以跑OS X,一舉數得。

這個重大宣佈,可能引領Apple Computer重新回到個人電腦的主流戰場,成功的話,Apple Computer繼iPod成功後,可能也可以將其5%不到的電腦市場佔有率,大幅提升到10%以上。Apple Computer有沒有辦法透過強大的行銷能力,將iPod的銷售光暈,轉化成對麥金塔電腦的支持,一直讓人觀察。無疑的,Boot Camp這一步即將開始引爆這個轉化過程。

我預計未來三年,蘋果電腦因為這個決策,麥金塔的市場佔有率會大幅提升,讓我們拭目以待!今天早上蘋果電腦宣佈Boot Camp後,股價大漲8.5%。

延伸瀏覽:
- Apple Introduces Boot Camp

Technorati Tags: , , , ,

星期五, 3月 03, 2006

介紹一位個人科技產品評論的權威 - Walter S. Mossberg

介紹一位個人科技產品評論的權威 - Walter S. Mossberg

今天想為中文世界的朋友們介紹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科技專欄記者Walter Mossberg,身為美國市場行銷人員的人,更不可以不認識他,因為有了這位Mossberg的加持,會讓你們的工作輕鬆許多。 個人消費性電子產品要在美國市場銷售成功,是許多研發與市場人員努力的結果,但在產品上市前,別忘了得先過了Walter Mossberg這一關。

Walter Mossberg是華爾街日報(Wall Street Journal)每星期四"Personal Technology"專欄的記者。Mossberg是一位有35年經歷的資深記者,從1991年起開始在華爾街日報寫科技專欄。正因為他的非技術背景,從一般消費者的角度與使用行為來評論各種新的科技產品,因此,他的評論對主流市場的消費群有莫大的影響力。他對產品的評價,也間接的影響了消費性電子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情形。因此,美國科技業的老闆們,在產品上市前,一定得先把產品拿給他測試,並且在上市後,靜靜的等待他在每星期四的"Personal Technology"專欄裡的評論。要是Mossberg給這項新產品好的評論,接下來,你就會在一些公司的廣告品或簡報中,看到像是"Mossberg said..."這樣的引述,透過Mossberg來為自己的產品加持。若是Mossberg的評價是負面,那麼,這公司可能就得在產品上再加把勁了。

許多科技產品的愛好者,可能都跟我一樣,每星期四拿到華爾街日報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"Marketplace"這一份先抽出來,然後迫不及待的看Mossberg的"Personal Technology"專欄介紹的新產品。記得有一次星期四清晨,打開報紙,竟然派報生漏掉這份"Marketplace",氣得我馬上打電話去華爾街日報的客服中心抱怨了一頓。

Mossberg在美國是位深具影響力的科技專欄記者,可惜的是,身為消費性電子產品主要製造國之一的台灣產品,在我的印象中,卻好像沒有出現在這位記者的專欄裡,在台灣一片自創品牌的浪潮中,或許台灣的科技老闆與行銷人員,也可以努力看看,把產品送到Mossberg的書桌上,讓Mossberg評論一下自家的產品,或許可以幫助你打開美國這個廣大的市場。我期待有一天在Mossberg的專欄中讀到我們台灣品牌產品的報導。

延伸瀏覽:
- Walter Bossberg的網路專欄 http://ptech.wsj.com/

附註:

今天(March 2ed, 2006)的"Personal Technology",Mossberg就把當前最熱門的Apple MacBook Pro筆記型電腦與之前的Apple Powerbook,及同樣使用Intel Core Due處理器HP Pavilion dv5000t做了一番測試比較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這裡來閱讀

星期三, 3月 01, 2006

令人失望的Apple Computer產品發表會

今天早上(2006.2.28)美西10:00,Steve Jobs在Apple總公司發表一些新的Apple產品,有新的入門級Intel Core Due Mac mini($599 & $799),還有一個給iPod用的Apple家用喇叭 iPod Hi-Fi

這是一個大的策略轉折,宣示Apple要從個人播放器iPod進入家裡客廳的企圖心,可惜,這兩個產品的發表,讓人感覺太過勉強,並且產品也不夠成熟、不夠創新(根本談不上"reinvent"),也缺乏競爭力。

先談Apple這個Mac mini的系列。這是Apple價位最低的電腦產品,體積輕薄短小是它最大的賣點,另外就是它所附的Front Row很方便的讓你可以播放電腦裡的多媒體資料,很適合拿來做一些比較任務單純的電腦工作。但是若要把這個東西放在客廳的電視旁邊,它缺少了幾個跟他價位相當的Microsoft Media Center PC所能提供的方便功能 - Mac mini仍是無法看電視節目,無法錄製電視節目,無法聽廣播。

用過Microsoft Windows Media Center Edition的使用者都知道,除了有Apple的Front Row能做到的功能外,Windows Media Center還讓你可以收看及錄製電視節目(包括及時更新的頻道節目單,類似Tivo的功能),還有收聽廣播電台,許多PC硬體製造商,若配備Windows Media Center Edition出貨,也都會配備TV/Radio Tuner Card,讓使用者回家接上天線就可以讓PC變成一台電視及數位錄放影機。在Apple的Mac mini,卻必須也透過加買別的廠商的週邊配件及軟體,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,既然定位是"客廳"主流產品,就不要假設一般人也會這些電腦玩家才會做的事情。Microsoft Media Center在功能上與軟硬體整合度比Front Row強的多,而且Front Row還是比Microsoft Media Center晚出產的產品。

再談談這個新的美金$349的 iPod Hi-Fi,難到Apple改行去做喇叭了嗎?這個iPod Hi-Fi就是一個普通的、功能簡單的喇叭,市場定位與定價都讓人一頭霧水。

我本身就是個把iPod放在家裡面聽的使用者,我的iPod接上既有的音響擴大機,再透過專業的音響喇叭來播放,難道聲音與功能會比這個iPod Hi-Fi來的差?我的音響擴大機後面還插了一個Airport Express,可以讓iTunes透過AirTunes播放。這些音響設備在美國家庭的客廳裡面還算蠻普遍的,這個iPod Hi-Fi在客廳裡還真不知道要擺在哪裡。我覺得擺在廚房、擺在書房、或擺到浴室裡,亦或是去沙灘上日光浴時,把iPod Hi-Fi裝上電池,拿到海灘上去聽,可能比較是iPod Hi-Fi比較好的定位。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它會設計一個好提的手把的理由。

我不期待Apple忽然間會變成專業音響廠商,因為它從來就不是。既然它無法跟客廳裡比較高檔的音響設備比,而是在一些使用者比較不會苛求音響效果的地方輕鬆地使用,那這個$349美金的iPod Hi-Fi,不是定價的太高貴,就是功能未免也太陽春了。我家裡那台Apple Store裡買的iHome($99.95美金)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,而且iHome還可以當鬧鐘,還可以聽廣播電台節目。Apple這台$349美金的玩意兒,為什麼不把Airport Express、AirTunes、Radio Tuner或其他功能整合進去呢?我不否定它可能會是個好產品,但這個價錢與定位實在讓身為行銷人的我無法理解。

如果Apple只是做一個iPod Hi-Fi這種週邊音響產品,而不是Apple核心能力的軟硬體整合的科技產品,為什麼不把這個Apple賺不到的錢,讓別人去賺,讓專業音響設備廠商去開發更多專業的iPod週邊,把iPod的銷售量做大?Apple實在應該回歸正途,繼續在iPod本身及電腦上創新,不要把研發與全球採購的資源放在這些不是本身核心專長的領域裡。企業策略還是要建構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(core competence)之上。

我今天的總結就是,這是個令人失望的產品發表。 蘋果電腦公司應該回歸到原點,利用它本身結合電腦軟硬體協同設計的專長,在Apple的Mac電腦本身、Apple的OS X, iLife(iTunes, iMovie, Garageband, iDVD, iWeb) 軟體、及iPod本身去做更大的改進與突破,不然很快就會被Microsoft與其它硬體廠商的聯盟超越過去了(譬如像Windows XP裡的Windows Movie Maker功能與速度就已經後來居上贏過iMovie了)。這個令人失望的產品發表會,顯示了Apple Computer在企業策略上開始有些混亂。今年的Intel平台轉換,在其他Power PC上的關鍵軟體尚未跟上腳步的情形下,對Apple將是極大的挑戰,對Mac觀望的買氣,可能對今年Apple這幾季的業績有負面的影響,再加上這場令人失望,並且有點失焦的新產品發表,華爾街市場剛剛給予的立即回應就是sell sell sell!




Technorati Tags: , , , , ,

星期一, 2月 06, 2006

測試:在blog中加上Flickr的slideshow


我非常喜歡Flickr裡的slideshow功能。我試著在網路上找尋怎樣把這個slideshow加入部落格的方法,結果在“路邊一棵榕樹下"網誌中,看到這個絕招。
對我來說花比較多時間的,是將blogger提供的版型修改成適當的大小,讓整個版面不致產生落格的情形。經過幾次嘗試之後,終於成功了。

星期二, 1月 24, 2006

從Disney欲收購Pixar看公司治理

(Illustrated by S.B. Whitehead)

2006年1月23日的Wall Street Journal(B1, Marketplace)有一篇標題為"Another Job for Steve Jobs?"的報導,談的是近來市場上傳聞已久的收購案-Walt Disney欲買下Pixar Animation Studios。關於Disney欲收購Pixar的傳聞,從Disney前任CEO Michael Eisner下台,新任CEO Robert Iger上台後與Steve Jobs在公開與私下會面的場合熱絡彼此關係之後,就一直謠傳不斷,Pixar股價也從11月的$50漲到了近期的$59(+18%)。從最近WSJ最近開始報導這則收購傳聞來看,這個交易應該已經到了最後決定的關頭。

不過,WSJ今天這則報導不是談這筆交易的前景,而是從"Corporate Governance(公司治理)"的角度來探討Pixar的CEO Steve Jobs在這樁交易中,未來可能涉及的公司治理議題,在近三年來美國企業界對公司治理議題格外謹慎的氣氛下,這則報導吸引了我的注意。

Steve Jobs現在身兼Apple Computer與Pixar的CEO職位,未來若Disney收購案成真,Jobs可能成為Disney最大持股的單一個人股東,並進入Disney董事會。Walt Disney這樣全方位的超大媒體公司,在影音數位化的大趨勢下,未來Disney董事會的決議在許多時候可能會與積極朝向線上影音發展的Apple Computer有所衝突。在Disney董事會中,對Disney有益的決策,有可能會對Apple Computer不利。Steve Jobs身兼二職,在美國企業界雖不是特例,但該如何適時扮演好不同的角色(wear the different hats),卻考驗Steve Jobs與Disney董事會的智慧與運作方式。

一般運作的方式是,在董事會討論到與董事個人其他事業相關的議題時,有利益相關的董事會迴避該議案的討論,並放棄對該議案的決策權(rescue himself/herself from board discussion)。此外,董事本身的自制與商業道德也特別重要。譬如,在之前Steve Jobs與Robert Iger有商業上的溝通時,現在身兼Apple與Pixar二職的Steve Jobs在開宗明義就得申明,他現在是頭上"戴的是哪一頂帽子?"是代表Apple還是Pixar。未來,在Disney的董事會中,這樣的情形應該不會少見。

從這一篇報導看到美國企業從過去一些重大的企業醜聞後,近年來對公司治理的格外關注與小心翼翼,很值得交叉持股錯綜複雜的台灣上市公司與投資人作為參考。希望在投資人意識的抬頭、政府單位的嚴格執法、及資方與專業經理人的商業道德提升後,台灣也可以真正重視"公司治理"這個重要的議題。


(Source: Nick Wingfield, Merissa Marr and Joann S. Lublin. "Another Job for Steve Jobs?"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3 Jan. 2006, natl. ed.: B1)

星期六, 1月 14, 2006

有趣的試算: Mac何必花錢買!?讓蘋果電腦送你就好了

若你在去年2005年7月13日蘋果電腦發佈該季財報當天買進以$38.17美元買進150股的Apple Computer(AAPL)股票,當時的你持股的成本是$38.17 x 150=$5725.50。
(詳見2005/7/14的部落格)
歷經5個月後的2006年1月13日,Apple Computer盤後股價已經到達$85.59。你五個月的蘋果電腦股票獲利將達到$7103。
這$7103 美金,你可以去買一台最高檔的MacBook Pro $2499, 一台20 inch iMac $1699, 外加一台Video iPod 60G $399,總共不過$4597元,含稅總共$4976.25(8.25%加州的稅),你還倒賺$2126.75。(讓我們想想看,這剩下的 $2126.75還可以買些什麼好了。或許.mac service, Apple Care ... etc.)

這告訴我們,若是你發 現一家公司的產品讓你愛不釋手,人人搶購的時候,在你急著掏腰包拿錢去買那個產品之前,別忘了也可以研究一下該公司的股價與本益比 (price earning ratio, aka: PE ratio),或許可以花些錢投資該家公司,享受讓該公司送你產品的快樂!而這種快樂,在過去一年的Apple Computer股票上就找得到!

若沒搭上這一班車,我個人預測,下一班快樂的快速列車可能在Sun Microsystems(SUNW)上。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
星期日, 1月 08, 2006

Fat Boy Slim: Weapon of Choice MV


還記得2005/10/12 Apple在San Jose宣布推出Video iPod時,發表會上Steve Jobs現場播放的一段Fat Boy Slim的MV "Weapon of Choice"? 我對這音樂倒是不是特別喜歡,不過,倒是非常愛看Christopher Walken在MV裡精采的表演。大概是因為他跳舞的動作實在跟我有點像... :) 。或許是我潛意識中也想跟這MV裡一樣,逃離現實來上一段超現實狂想!

當然,在iTune Music Store裡可以買到這段MV,不過,若是有可以免費觀看就更好了,這裡就是這個可以免費觀看的網址:http://www.astralwerks.com/fbs/woc/